2013~2023年,是郑州塑博会向专业化、精细化迈步的十年。十年积健为雄,十年光荣绽放,十年来,郑州塑博会以展会平台链接橡塑行业,助力橡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30平方米办公室里,
诞生了中原塑料业第一展
曾几何时,地处对外开放前沿的南方城市,是无数追梦人的向往之地,这里上演了无数关于造富的故事。同样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李德伦正是在这波浪潮下,辗转到广东工作的。
2012年,因为一个决定,李德伦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。
“中原地区这么大的一个市场,却没有一个专业的塑料展。”李德伦敏锐地嗅到了商机。这一年,已在广东从事会展行业第八年,塑料行业第十年的李德伦,回老家河南寻找发展机会。
“能借的亲戚都借了,一共凑了几万元。”李德伦表示。除了这几万元启动资金,李德伦还带回了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。
随后,李德伦在郑州租下一个30平方米的办公室,公司算是正式成立了。
俗话说,头三脚难踢。招商初期,李德伦就遇到不小的挑战,很多人都表示怀疑:河南不是农业大省吗,怎么还有塑料展?
10年时间,展会规模扩大15倍
面对嘲讽,创始团队并没有就此妥协,他们或亲自去外地采访客商,或通过电话给对方解释河南有一个塑料展会要开,要不要来参加。
“很多客户不看好河南市场,我们招商一度很困难,到底这个展会能不能办成,我们心里也没底。”李德伦表示,“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放弃,一直到展会快开始,展商们才踊跃报名。”
正是因为最初的坚持与信心,第一届郑州塑博会成功召开,并为日后规模与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打下了稳固的根基。
第一届郑州塑博会在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,面积不大,一共2000多平方米,却吸引了数百名展商参会,并且,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招商,李德伦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“那天的展会现场很是热闹。”对于这些,他们历历在目。
一晃十年的时间过去,如今,李德伦创办的郑州塑博会已成为国内塑料行业发展的“风向标”,举办地点从中原国际博览中心迁移到郑州国际会展中心,规模从最初的2000多平方米,扩大到近几年的30000平方米,客户更是分布在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北京等多个城市,公司业务也从过去的展会扩展到高峰论坛等多个领域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0-2022三年疫情之下,郑州塑博会成为为数不多能够连续正常召开的展会之一。疫情防控放开之后,2023年3月举办的郑州塑博会,观众人数实现了近30%的增长。相信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增长,未来的郑州塑博会在展商与观众数量和质量上能够实现更多的飞跃。
时势造英雄。除了胆识以外,李德伦还赶上了一个好时机。
从2012年到现在,河南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,城市框架不断拉大,因此,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塑料相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,种种因素都推动着塑料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,而与之相关的会展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。
往届郑州塑博会现场
借势而为,乘风破浪
郑州塑博会奋勇向前
当今世界,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,河南制造经过稳健发展,当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,大中型客车、盾构机、大型拖拉机等一批高端产品成为“中国制造”皇冠上的明珠,工业机器人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增势强劲,智能手机产量实现翻番。
当前的河南,形成了若干正在快速成长的产业集群,以富士康、超聚变、龙芯为头雁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,以比亚迪、宇通、上汽、日产、创维、吉利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以天海集团、中航光电、宁德时代、福耀玻璃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,以格力、海尔为代表的家电产业,以新乡长垣、郑州、漯河、平顶山等为核心的千亿级医疗卫材与耗材产业集群,以双汇、三全、思念、卫龙、好想你、千味央厨等为首的食品产业集群,及其衍生出来的塑料包装产业集群,以及正在建设的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,无不推动着河南省制造业向规模化、高端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。
立足当下,展望未来,李德伦表示,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期印发《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,提出到2025年形成1至2个世界级、7个万亿元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元级现代化产业链。可以预见的是,相关橡塑制品、智能化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、化工新材料、绿色低碳新材料等的需求将会迎来进一步增长。
此外,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,当下的塑料产业链正在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,河南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的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、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区域互动合作的战略平台、内陆对外开放高地。接下来,郑州塑博会将充分利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平台,助力中国塑料行业企业走出去,挖掘更大的商机。
对于未来,李德伦及其带领的团队信心满满,“郑州塑博会未来将借势而为,乘风破浪,与大家共享行业发展机遇,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,努力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携手推动橡塑产业振翅高飞,做到互利共赢发展。”